WINTERSWEET

《逃避自由》读后感

爱是自发性的活动,爱不是把自我完全消解在另一个人中的那种爱,也不是拥有另一个人的那种爱,而是在保存个人自我的基础上,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爱。

作者认为自由是什么?

    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而且,其含义会随人把自身作为一个独立分离的存在物加以认识个理解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本书花了好长时间,断断续续看完。前前后后,还是感觉有一些断节。不过大体回顾了一下,还是能理解出框架。
Ps:日后,需坚守原则--没看完这本,绝不看下本。

第一章:自由—— 一个心理学问题?

本章简单的描述了自由问题。随着人逐渐成长,其自我意识就越发强烈。但同时又发现人的微不足道,这导致他们倍感孤独,无助。期待寻求寄托/安全感。这便是人的自由问题,矛盾着,挣扎着。。

第二章: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随着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力量的增长,自由带来的孤独,无能感使他们想寻找保护。为了避免孤独和焦虑,个人便产生了放弃个性的冲动。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世界中。这也导致了逃避机制心理。
作者对于模棱两可的解释:
一方面,人摆脱外在的权威,日益独立;另一方面,个人日益觉得孤独,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无能为力。

第三章: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1.中世纪的背景和文艺复兴
这个时候的人们,生来就固定了其社会角色,他们都属于社会等级机制里。这给了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在这个框架下可以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更容易活出既定的角色。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稳定地位不在,个人陷入孤立,任何事情都要依赖自己。
2.宗教改革时代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没有了机制保护。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人们通过疯狂地活动,拼命地做事,以克服他的怀疑感和无能为力感。他们甘愿化身为他人达到目的的工具,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样的思想,也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生产力。

第四章:现代人自由的两个方面

人摆脱中世纪社会传统纽带的束缚,获得自由,尽管个人会有一种新的独立感,但同时又会赶到孤独和孤立,你充满焦虑和怀疑,并被迫臣服于新的权威,从事强迫性的非理性活动。
现代人的自由,使的人越来越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同时又是他越来越孤立、孤独、恐惧。

第五章: 逃避机制

1.权威主义:
人放弃自我的独立倾向,欲使自我与自身之外的某人或某物合为一体,以便获得个人自我所缺乏的力量。
权威主义性格下,人羡慕权威,并且臣服于它,但同时又想自己成为一个权威,让别人臣服。
受虐冲动、施虐倾向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
受虐冲动的目的(除掉个人自我,失去自我)
施虐倾向的本质:从完全主宰另一个人(或其他有生命体)中获得乐趣
这两种倾向都是源于无法忍受的孤立与自我的软弱性的需要。
在这一章中我很喜欢作者对爱的说法:
爱是以平等自由为基础,热烈的肯定某个人的本质,积极主动地与之建立联系,在两个各自独立与完整的基础上的结合。

2.破坏欲
破坏欲的本质是:生命没有得到实现的结果。那写使人的生命受到压抑的个人或社会组织滋生了破坏冲动。导致了人对他人或组织的敌视。

3.机械趋同
人的真正愿望受到压抑么不得不以某种方式接纳别人的愿望,但又似乎是自己的愿望,就那么以为着的活着。
  自我丢失,伪自我取而代之。人处在极不安全的状态之中,失去自己的身份特征,为客户丧失个性带来的恐惧,他被迫与别人趋同,通过别人连续不断的赞同和认可,寻找自己。

写在最后的话:
那么如何活着才是正确呢?如何克服自由的矛盾,孤独,无助,微不足道?
作者说:生命只有一种意义-生存活动本身。
每天看似不同,却又类似的循环着。是否沦为别人牟利的工具,每天带着假面行尸走肉般活着?
是否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发的活动,还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既然活着,也该真正活着。应尊重并培养自我的独一无二性,积极实现自我。

看完后,感觉只理解了一部分。特写下这些文字,望日后再读时,好做分析。

等风的菇凉      



评论

热度(9)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